【万历十七年(1589),叶梦熊到任贵州后,立即展开了走访调查。】
【在调查走访中,叶梦熊发现,当地的各族民众,还有迁居而来的汉人百姓,对大明朝廷的认同感都不强。】
【因为这里的汉人百姓,大多数都是这上千年的历史中,不是逃难而来的,就是被历朝历代流放而来的。】
【想要推进改土归流,遭遇了层层阻碍与困难重重。】
【加上部分土司的阳奉阴违,表面配合大明官府在西南地区设立州县,但私下却煽动部族民众抵制新的赋税制度,故意曲解朝廷政策,称“改土归流是要夺走百姓的土地”,】
【致使许多不明真相的民众心生恐慌,拒绝登记户籍。】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不屑的言道:“什么叫故意曲解朝廷政策?”
“这改土归流的最终目的,不就是要夺走当地百姓与民众的手上的那将土地与权利给夺走吗?”
百姓乙亦赞同道:“改土归流的初衷或许是好的,对王朝国家而言,也或许是好的。”
“但是,在西南地区没有发现有大量的矿产资源时,各朝各代的王朝,可曾真心管过,可曾投入过财力去进行开发过?”
“而西南地区如今的面貌,还不是那些一代代被流放过去的汉人,与当地各部民众,一共发展起来的?”
“现在桃子熟了,就有人坐不住,就想借朝廷的名义,给他们谋取私利了。”
百姓丙:“就是,在天道历史进程中,大明王朝就是因腐败而灭亡的,百姓们对他们的任何的怀疑与猜测,现在都是合理的。”
百姓丁:“再说,那杨氏一族在播州地区都统治了7百多年,比大唐,大宋,大明的国运都还要长。”
“凭什么,他朝廷的一句话,一个政策,就想收走?”
......
【尤其是大明的流官,在处理当地的纠纷事务时,因不熟悉当地复杂的民族关系与习俗禁忌,只能照搬大明律法进行处理,这样一来,反而激化了更深的矛盾。】
【比如在解决一起山林归属争端时。】
【流官依据大明契约文书判定归属,却忽视了当地传承了上千年以部落传统祭祀为界的习俗。】
【从而引发涉事部族强烈不满,认为朝廷官员偏袒他族,对改土归流愈发抵触。】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冷言道:“看看,我说的没有错吧,只要大明的贪官看上的土地,就可以凭借一纸大明文书收走,换成是谁都不愿意。”
“要是那片山地,在从大唐时期,就归当地部族所有的。”
“现在换成大明王朝之后,想要一纸大明文书,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最重要的是,所有被以朝廷名义收走的土地,最终会落入到贪官污吏的手上。”
......
【除了土地归属之外,还有各部民众,若犯过错,均不报官处理,而是采取各部的民族长老与土司,进行判罚与惩处。】
【对此,把大明王朝国家利益,视为高于一切,以维护大明王朝统一坚定立场的叶梦熊来说,这是不能被容忍的。】
【叶梦熊深知,这种“法外之地”的自治模式,看似维系着部族传统,实则暗藏危机。】
【土司们可以凭借世袭权力掌控当地的生杀予夺,不仅削弱了朝廷律法的威严,更让西南边陲成为政令难达的“化外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