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见绿杀”的草甘膦为啥被美国人发明?(2/2)

草甘膦的化学名称为N-(磷酸甲基)甘氨酸,是一种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其工作原理是破坏叶绿体光合作用的通道。只要植物得不到光合作用,就会因为失去能量而很快死亡。草甘膦是“见绿就杀”的能手,对几乎所有的叶绿体植被都具有杀伤性。在具体使用草甘膦的过程中,要求这种除草剂不能碰到农作物的叶子。因为一碰上,就会杀死农作物。所以,一般都是在农作物还没有发芽的时候,把草甘膦喷洒在土壤里面,用于消灭已经存在的杂草。研究发现,草甘膦如果喷洒在土壤中,不会造成任何有害生态的化学反应,至多两周后就会自然降解掉,没有任何的化学物质残存。目前世界上有2000多种正在使用的农药或者除草剂,它的降解速率和程度是最快也最彻底的。

使用草甘膦的时间是精确计算好的,草甘膦是农作物发芽前至少两周使用。当农作物在土壤中发芽,破土顶出地表以后,草甘膦的成分早就挥发降低的一干二净,所以草甘膦对农作物么不会造成影响。

美国农民除了用草甘膦在种植区除草,还可以喷在田埂上。

田埂是块状田亩间供人行走的狭窄小路,其地势稍高于田亩的平面。田埂除了供人行走,还起到分界作用,可以作为蓄水的阻拦物。如果不对田埂采取除草措施,要不了多久,杂草就会彻底掩埋掉它。所以农民将草甘膦喷洒在田埂处,也有巩固田埂的效果。

正是由于草甘膦的使用,解决了“免耕法”的缺陷,使得美国农业进入高速持续化发展的通道。草甘膦助益于“免耕法”,后者保持了土壤的肥力,减轻了西部大平原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对维系良好生态环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给我们一个启发:任何成熟的科学技术,都不是科学家坐在实验室里面凭空想象出来的,一定是依据生产实践需要而针对性的开发出来的。

美国的“免耕法”对我们中国也有影响,现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学习了美国,进行了“免耕法”的因地制宜的实验。我国地理环境复杂,不是“一刀切”的推广,而是各地依据具体情况选择性的推广“免耕法”。我国推广“免耕法”起源于2005年的山东省。2005年9月10日,山东省玉米收获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现场会在张店区召开,会议决定,从2005年即可起,在山东省大规模推广“免耕法”,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省1亿亩耕地“免耕”。配套“免耕法”,当然需要高效、安全的除草剂。我国农业上使用最广泛,最被高度认可的除草剂就是草甘膦。虽然草甘膦最初是美国企业的技术发明,但现在这项技术已经不再是一国的专利专有。须知科学技术造福的是全世界,并不是任何一家一国所独有。

中国是生产草甘膦量最多的国家,全球90%左右的草甘膦产品是由中国企业独自生产。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大草甘膦出口国(如兴发年产量达18万吨),产品销往全球130多个国家,不但早就打败了美国企业,而且为我们国家换回巨量的外汇收入。

1971年即开始大规模推广的草甘膦,如今有着50年的成熟应用历史。1996年,又发明了抗草甘膦的农作物。该作物的工作原理可以看我的文章《从世界拳王泰森,联想到转基因被无限妖魔化》。我在文章中列举了一些实例,证明“草甘膦不会让农作物更加危险”。鉴于与今天主题无关,不再展开。

延伸阅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都不能留种?你真的没说错》

节选:

我举一个例子,无籽西瓜就是不能留种的。请问,您吃不吃无籽西瓜?

20世纪50年代,市场上就出现了无籽西瓜。无籽西瓜是用种子种出来的,但这个种子不是无籽西瓜里的种子,而是自然的二倍体西瓜跟经过诱变产生的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西瓜里的种子。由于是三倍体,所以本身是没有繁殖能力的,也没有籽。无籽西瓜是从三倍体的种子发育而成,但是它自己长成之后,是没有种子的,即不能留种。在市场上,目前无籽西瓜的市场份额占到了90%以上。

(作者,怀疑探索者,发表于2021年,刊登于农业部官方网站。)

@香烟小说网 . www.xiangyan.org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香烟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