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深入解析基因编辑技术:从原理到应用(1/1)

在现代生物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成为科研工作者手中的有力工具,为农业、医学等诸多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与希望。要深入理解基因编辑技术,首先需掌握其背后的核心技术原理——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基因编辑的基石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分子层面上发生的改变,这种改变会直接导致生物表型的变异。在基因编辑技术中,所涉及的基因通常是序列已知的基因,这与传统意义上从基因控制的最终表型角度定义、序列未知的基因有所不同。正是因为能够通过已知序列精准锁定目标基因,基因编辑才得以实现高度精确的操作。

从分子生物学视角来看,基因大多是一段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当这段序列发生改变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干扰蛋白质正常功能的发挥,最终产生特定的表型变化。在实际育种过程中,优良目的基因多数源于基因突变。例如,有的基因突变会致使蛋白质功能完全失活,而这种看似“异常”的基因,在某些情况下恰恰是育种所急需的,不过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

基因突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插入\/缺失突变:在基因编辑中,这是最容易产生且应用较为广泛的突变类型。其目的通常是使基因功能失活,因为当基因功能失活后,有可能产生诸如株高降低、产量增加、抗性增强等对育种有利的性状。

2. 点突变:指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即由一个碱基替换为另一个碱基。这种看似微小的变化,有时却能引发非常显着的表型变化。比如水稻中的抗稻瘟病基因pita,就是因单个碱基改变而产生了关键的抗病特性。目前对其进行编辑的成本还相对较高。

3. 重复突变:dNA序列的一部分被复制并插入到基因组中的某个位置,插入位置不一定在其自身附近,若在自身附近则称为串联重复。虽然利用基因编辑方法产生基因重复的相关报道较少,但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

4. 其他结构变异:包括一些目前报道较少的突变形式,它们都可能具有较强的表型效应,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这些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突变,广泛分布于不同的品种和种质资源中,尽管它们对表型的具体影响大多仍不为人知,但无疑是一座挖掘优良基因的巨大宝藏。

二、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够精确修改生物体遗传物质(dNA或RNA)的前沿技术,它允许科学家在特定位置对基因序列进行添加、敲除或替换操作,从而实现对生物性状或功能的定向改变。目前,主要的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原理如下:

1. 锌指核酸酶(ZFNs):它巧妙地结合了dNA结合蛋白(锌指蛋白)与FokI核酸内切酶活性域。每个锌指蛋白能够识别并结合dNA上的三个碱基对,通过精心设计多个锌指的组合方式,科研人员可以使其靶向基因组中的特定序列。当锌指蛋白成功结合目标序列后,FokI酶便会对dNA双链进行切割,形成断裂口。此时,细胞自身的dNA修复机制(非同源末端连接或同源重组)被激活,进而在目标位点引入变异。

2. 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s):tALENs的工作原理与ZFNs类似,但其dNA结合模块基于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该效应因子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每个重复单元能够特异性地识别一个dNA碱基。通过灵活调整重复单元的排列顺序,就可以精确靶向不同的dNA序列。与ZFNs一样,结合后的tALENs利用FokI酶切割dNA,从而诱导基因组编辑。

3. cRISpR\/cas9系统: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它源于细菌和古菌的天然免疫防御机制。该系统依赖一段引导RNA(gRNA)来精准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引导cas9核酸酶在靶序列处切割双链dNA。细胞在检测到dNA双链断裂后,会启动自身的修复机制,尝试修复这些断裂口,在此过程中便会发生基因敲除、插入或替换等编辑事件。cRISpR\/cas9凭借其高效、简便和低成本的显着特点,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中迅速得到普及。

4. 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s):作为在cRISp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为精细的编辑工具,碱基编辑器能够直接在dNA或RNA水平上实现单个碱基的转换,而无需产生dNA双链断裂。例如,c·be3(cytose base editor version 3)能够将dNA中的胞嘧啶(c)转换为尿嘧啶(U),随后在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尿嘧啶(U)会进一步转变为胸腺嘧啶(t)。这种编辑方式有效降低了不必要的dNA损伤风险,大大提高了编辑的精准度。不过,目前其应用成本相对较高。

借助基因编辑技术,科研人员能够对生物体内各种各样的基因进行精确编辑,并从中筛选出优良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在不同位置发生变异后,会产生不同的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其中部分等位基因可能正是育种工作所急需的优良基因。

尽管从技术层面来看,基因编辑已相对成熟,但其进一步发展仍面临一些限制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类目前对基因的认知程度有限,尤其是对变异后不同等位基因所产生效应的了解还十分匮乏。目前,人类已知功能的基因变异仅仅是冰山一角,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持续进步,相信基因编辑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更为强大的应用潜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但在推进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充分考量基因编辑所涉及的伦理、安全性和长期后果等多方面问题,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伦理准则,并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

(作者:白帝燃,农学副研究员,中医爱好者,写于2024年。)

@香烟小说网 . www.xiangyan.org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香烟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