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初定,人心未稳,百废待兴。”叶明的声音低沉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摊子铺得太大了,处处都需要人手,处处都可能是破绽。”
郭嘉的神情也凝重起来:“主公所虑极是。冀州乃四战之地,北有乌桓窥伺,东邻兖州曹操,南面……”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刘备,虽暂无动作,却如悬顶之剑。
“邺城,乃冀州治所,更是我军北伐的根基所在,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叶明的手指,重重点在了邺城的位置。
“只是,由谁来镇守?”
郭嘉沉吟片刻:“邺城新附,若用旧部宿将,恐难服众;若用冀州本地之人,又恐其心叵测……”
“我打算用高览。”叶明语出惊人。
郭嘉微微一怔,旋即明白了叶明的用意。
高览,原为袁绍麾下大将,与张郃齐名,官渡之战后归降。此人勇武兼备,在冀州军民中颇有威望。
用降将镇守腹心之地,这无疑是一步险棋。
“高览虽降,然其忠诚……”郭嘉欲言又止。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叶明打断了他,“当然,必要的制衡不可少。我会留下 部分心腹精锐以为监军,并将其家眷迁至蓟城。”
“恩威并施,观其后效。若他真心归附,邺城便是他建功立业之地;若有异心……”叶明的语气转冷,“他该知道后果。”
这决策,大胆,甚至有些冒险,却也透着一股魄力。
郭嘉思索再三,缓缓点头:“主公此举,或能收意外之效。高览若能忠心任事,则邺城稳如泰山,更能向冀州士族传递主公不计前嫌、唯才是举之意。”
“正是此意。”叶明颔首,“北面,幽州边境,令牵招率部驻守北平,严防乌桓南下侵扰。”
牵招熟悉边境事务,对付乌桓经验丰富,这个安排稳妥。
“东面,兖州的曹孟德,绝不会坐视我等安稳消化冀州。”叶明的目光移向东南,“传令张辽,即刻回师,进驻虎牢关。”
虎牢关,天下雄关,是阻断东西的咽喉要道。张辽勇冠三军,威名赫赫,足以震慑蠢蠢欲动的曹操。
郭嘉补充道:“虎牢关与洛阳互为犄角,主公此前已令徐晃将军镇守洛阳,如今文远将军再至虎牢,则司隶东部门户固若金汤。”
“正是如此。”叶明赞同。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广袤的西北。
“西线,关中、凉州之地,尤为重要。”他语气加重,“马超虽然不在西凉,但马氏余孽仍在,羌胡异动频繁,绝不可掉以轻心。”
“长安,关中之核心,需一员沉稳大将坐镇。”
叶明看向郭嘉:“奉孝以为,何人可担此任?”
郭嘉略一思忖:“高顺将军,百战老卒,治军严谨,为人方正,且对主公忠心耿耿,镇守长安,统率雍凉兵马,最为合适。”
“与我所想一致。”叶明拍板,“便令高顺即刻启程,前往长安,总督雍凉军务。”
“只是……”郭嘉面露一丝忧色,“高将军麾下陷阵营虽精锐,然雍凉之地广阔,兵力恐显不足,尤其凉州马氏残部,仍有不小的势力。”
叶明的手指,轻轻点在了舆图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天水。
“让姜维去天水。”
郭嘉微讶:“姜维?他还太年轻了……”
“雏鹰总要离巢,才能搏击长空。”叶明语气平静,“天水地处陇右,正是威慑凉州马氏的前沿。”
“让他去那里,直面马超等人带来的压力。这既是考验,也是锤炼。”叶明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需要他尽快成长起来,而不是在后方安稳度日。”
“况且,有高顺将军在长安坐镇,可为后盾,不至于让伯约独木难支。”
这安排,既大胆启用新人,又考虑到了风险控制。
郭嘉不再多言:“嘉明白了。”
邺城高览、北平牵招、虎牢张辽、长安高顺、天水姜维……
一个个名字,一道道军令,将叶明麾下的将领如棋子般,落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每一处落子,都经过深思熟虑,却又都牵动着全局。
冀州新得,根基未稳;南有刘备,虎视眈眈;西有马氏,伺机反扑;东有曹操,枕戈待旦。
整个局面,就像一张拉满了的强弓,看似强大,实则绷得极紧,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叶明缓缓吐出一口气,方才因发现羊祜、文鸯而带来的轻松感,此刻已被沉甸甸的现实压力所取代。
“奉孝,”他看着郭嘉,“接下来的日子,怕是不会太平了。”
郭嘉躬身:“主公肩负天下,嘉等自当殚精竭虑,为主公分忧。”
叶明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如此。
“传令下去,各部依令行事,不得有误。”
“诺!”
郭嘉领命,拿着那份写满了部署的令文,转身退出了府衙。
厅内,只剩下叶明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