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达画完后,看着许学军道:“然后呢”
许学军盯着那条线道:“再画一条,要更慢,尽可能的慢!”
翟达如法炮制,又画了一条。
他确实很慢,越慢越难,几十厘米的线,画了足足一分钟。
而许学军不知何时,拿出了一个放大镜,仔细观察两条直线。
眼中的惊异越来越多
难道这就是天赋遗传
翟达:“还画么”
许学军脑子有点乱,但还是摇摇头,沉默了许久。
半晌后盯着翟达,一字一句道:“你说你想学习金工为什么”
翟达道:“学门手艺很奇怪么兴趣所在罢了。”
许学军退后一步,左右踱步多时,才看向翟达:“我可以教你”
翟达本以为老头要说什么条件,比如将那本笔记给他,但许学军什么都没说,甚至没提钱。
“你外公的笔记,你看了么”
“简单翻了翻,说实话大部分没看懂。”
许学军回到了里屋,很快就出来了,手里拿着一本被布包裹的书,递给翟达:
“你那是(一),我手里的是(二)、(三)、(四),这本你拿回去也看看,明天晚上带着(一)来找我。”
大抵是觉得直接让翟达带(笔记一)来未必愿意,许学军倒是果断,直接先给了他一本。
可能他也知道,于立华的外孙比自己更有资格持有笔记,防着是很蠢的事情。
翻开包裹的布料,熟悉的红色胶皮厚笔记出现在眼前,伟人的头像依旧是唯一的装饰物,只是这本似乎经常的翻看,哪怕已经很用心保存了,也比翟达那一本状态差了不少。
更旧,更斑驳。
熟悉的折线出现在翟达视界里。
“恭喜宿主,发现绿色特殊装备【于立华的金工笔记(残缺)(2/4)】:倾注于立华心血的培训资料,并没有太多人翻阅过。”
“所有权:已拥有(暂时),已激活(暂时)。”
“装备效果1:携带可小幅增加金工学习能力,研究笔记自身内容时有双倍加成。”
“装备效果2:专注于笔记本身,有极小概率【暂时】与笔记主人共鸣,血脉、精神、感情‘纽带者’概率大幅提升,且有特殊反馈。”
“特殊效果‘残慧’:成功触发过共鸣者,进行‘制造’相关的学习、劳动、工作时,有概率发生灵光一闪。”
“解封任务:独立制造十件物品。”
“特殊效果‘立心’:(装备残缺)。”
“解封任务:”
“备注:当年精度能控制在两丝以内的手,写下笔记时已经抑制不住颤抖。”
————
回三毛小区的出租车上,翟达抚摸过那本笔记。
许学军和外公有旧这确实是他没料到的。
两人是什么关系,许学军一丝也没有透露,但应该比较密切,大致能猜到带了些师徒情分。
翟达翻开笔记,里面的内容果然和第一本是连着的
翻看了几页,翟达才明白为什么许学军说,外公的笔记里有不会被时代淘汰的内容。
四本笔记,都是外公在去世前,为毛纺厂留下的培训资料,旨在将技术和手艺能够传承下去,耗费了许多心血。
虽然似乎并没有得到重视。
所以里面的内容是由浅入深的,第一本里都是些常规内容,第二本开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那是一个老人的感悟、建议、和心得。
“当精度接近五丝的时候,肉眼和仪器已经很难作为辅助了,也许未来我们国家能拥有这样的设备,但现在,要依靠反复练习和直觉”
“技术进步速度很快,终有一天设备的精度会接近乃至超过双手极限,但依然有两点隐患。”
“其一就是我们长期受到科学技术上的封锁和打压,即便能买到国外的先进设备,维护、调试也掣肘颇多、成本极高,一些保密项目也无法使用,毛纺厂曾经的精密仪表分厂,就发生过被人刺探的情况。”
“其二则是大量先进、高精尖工程中,很多部件都是‘异构’或‘特构’,精度要求极高的同时,应用场景特定、需要数量极少,甚至为专用零件,为了单个零件就筹备一条精度足够的加工生产线显然是不合理的,飞机、火箭、专用设施都是如此”
“所以稳定的一双手,永远不会被淘汰,扎实的基本功,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有兴趣的同志,可以使用我整理的‘精准六项’来练习和测试,详情见最后。”
翟达翻到最后,发现什么都没有,猜测外公可能指的是在(笔记四)的最后。
指尖划过书页的痕迹,钢笔的触痕透过指纹反馈,依旧让翟达感慨万千。
不过很可惜,这次没有再出现上次(笔记一)时那样一拿到就发生共鸣,“看”到外公生前的画面。
不知道和所有权未获取是否有关不过他相信终究是有机会的。
额头抵在车窗上,模糊的夜色飞速后退,翟达的心思有些纷杂。
“笃”
清脆的木鱼声响起,转头看去,卢薇不知何时端起了小木鱼。
“怎么了”
卢薇端着小木鱼,想了想后,拉起了翟达的手。
“没什么觉得你需要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