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第一,有的也不是,但依旧很强,全球唯一具有发射火箭和卫星能力的大学,后世传言具有核打击能力
按照08新规,如果清北录取分数线是415,哈工大在400左右。
当然,最重要的是
这是于立华当年考上了,但没去成的大学
时间回到昨晚。
沙发上,翟达问道:“老妈,外公当年考上大学,最后没去成被送去了大西北,是哪所大学”
听到翟达问这个问题,于晓丽也是一阵恍惚,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甚至还在她出生前。
“你外公啊,当时考上的是哈工大。”
于晓丽撑着脑袋,看着电视,其实思绪已经飞了。
那个清瘦高大的背影,对她来说也是久远的记忆了,自己也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变成了为人妻、为人母最后看着自己的孩子上了大学。
“你知道你外公本身就是那边调来的,他那时既不适应这里的气候,也不适应这里的水土,五六十年代哈城那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东阳县对比起来,基本就是穷乡僻壤。”
“你可想而知,当时能回去上大学,对你外公的诱惑力有多大”
“不但代表大学生的身份,也意味着可以归乡,意味着有更好的发展,不过要是那样的话,也没我、没你了”
翟达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三十出头考上大学,西北七年再回原单位,已经年近四十,他也就熄了回去的想法,在东阳县彻底安家。”
于晓丽想到那几本笔记,说道:“这都是我出生前的事情了,但我猜他心里,还是对此有遗憾的”
“你问这个干什么”
翟达沉吟片刻。
“我打算报考哈工大”
时间回到现在,翟达依旧被堵在家门口。
意外之喜拔得状元荣誉,之后的展开也挺意外的,门口已经四波人了,复大的则守着于晓丽,是第五波。
但讲实话,他应该是等不到哈工大的人来了。
因为抢状元这事儿,真轮不到他们掺和,说句不客气的,东三省自己的状元,都很少选择哈工大。
清大、京大有最好的声望,最好的资源,最好的校友会,最好的出国机会。
当前这个时代,哈工大与清北的“名声差距”,比后世还要大得多。
他们自己估计也想不到,会有状元的第一意愿选择了他们。
翟达让王校长稍坐,然后打开电脑,查询了一下哈工大的官网,找了个电话。
如果不是状元,自己默默报考也就行了。
但现在,他希望尽可能多争取一些条件。
不是奖金。
而是,一些培养计划、一些对未来影响更深的东西。
他查到的,哈工大近两年正在尝试推行一个新模式。
叫“一生一策”。
他想面对面好好谈一谈。
于是翟达拿出手机,拨通了网页上的招生办电话。
——————————
路程近两千公里外,哈工大,校部楼。
叮铃铃的老式电话铃响起
十几分钟后,一个身影狂奔而出。
“快,给我定去东阳县的机票!不对是迁市!”
“主任,迁市没有机场”
“我想想连市!买去连市的机票!”
“呃连市也没有机场”
这丫的是哪旮旯!
“最近的机场是哪里”
“就金陵而且要明天早晨才有票”
“”
明天明天咱们状元都要被清北那帮人吃干抹净了!
“淦!活人还能被尿憋死!”
“我去找校长!让他帮忙安排军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