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册立储君,神都爆炸
转过天来,皇宫太和殿内,文武百官排列整齐,御座之上,永平帝正襟危坐,满是帝王威仪。
在殿内左下手处,大皇子和二皇子今日也来到了殿中。
此时两人心中都有些忐忑不安。
围绕着夺嫡之争,两个人明争暗斗多年。
如今永平帝终于下定决心要立储,多年的争斗也将有一个结果。
帝位之争,从来都是赢家通吃,输家万劫不复。
两人都在担心,若是自己落选了,怕是将来下场无比凄惨。
伴随着文武群臣行礼完毕后,永平帝微微抬手后淡然说道。
“众卿平身。”
“谢陛下。”
朝拜之后,永平帝也是直接便进入了正题。
“诸位爱卿,今日朝会,一共有两件事情。”
“其一便是储君人选,其二则是关于禁军统领人选之事。”
“朕登基数年,蒙列祖列宗庇佑,也算是小有所成。”
“为巩固国本,朕决心建立元储。”
“这些日子以来,诸位臣工都上了奏折,推举了自己心中的人选。”
“朕结合着文武百官的推举,也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夏守忠,宣旨吧。”
“奴婢遵命。”
夏守忠随即走到台前,而后打开圣旨。
文武百官及两位皇子全都跪了下来聆听圣旨。
夏守忠朗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膺昊天之眷命,嗣祖宗之鸿业,夙夜兢惕,思隆国本。储副之设,所以安社稷、定人心,必择贤明,以承大统。”
“皇长子周允礼,乃系中宫嫡出,器识宏远,孝友温恭,德彰内外,学贯古今。朕观其言行,允协舆情,深慰朕怀。今稽古制,询谋佥同,宜正位东宫,以系兆民之望。”
“是用授以金册玉宝,立为皇太子,入主文华殿。尔其敬天法祖,勤修德业,亲师重道,仁惠黎元,用副朕托付之重,永固宗祧之基,主者施行,钦此。”
“永平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在圣旨宣读完毕之后,大皇子周允礼已经是难掩心中的欣喜,激动无比说道。
“儿臣战战兢兢,定不负父皇期望。”
有人欢喜有人忧,二皇子周允文的脸色可就难看的很了。
不过圣旨都下了,他也是知道很难翻盘了,随后周允文和勋贵队列里的舅舅小越侯对视了一眼,两人心照不宣。
在圣旨宣读完毕后,大皇子一派喜笑颜开,二皇子一派如丧考妣。
就在此时,永平帝很快又给二皇子来了一个打击。
永平帝看向二皇子淡然说道。
“允文,到近前来。”
二皇子听到了永平帝的话后赶忙来到了殿中跪下说道。
“儿臣在。”
永平帝紧接着说道。
“你如今业已成年,朕封你为蜀王。”
“工部即刻在渝州为蜀王敕造王府,限期半年完成。”
“王府完工后,你就到渝州就藩吧。”
二皇子听后心里不由得一阵苦涩,父皇这是连一丝翻盘的机会都不给自己啊。
若是不就藩,那二皇子留在神都,还能够跟支持他的大臣们一起谋划,未尝没有翻盘的机会。
可一旦就藩,远离了神都这个政治中心,那二皇子就彻底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机会。
只要等到太子继位,那迎接二皇子的就是无情的清算。
永平帝这基本等于是判了二皇子的死刑了。
但正面反抗永平帝的威严,二皇子是没有这个胆子的,他只能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后说道。
“儿臣多谢父皇隆恩。”
永平帝轻描淡写说道。
“好了,你下去准备就藩事宜吧。”
“礼部尚书,即刻会同钦天监挑选黄道吉日,朕要正式册封太子。”
礼部尚书随即走到殿中行了一礼后说道。
“臣遵旨。”
在处理完立储之事后,永平帝环视群臣后接着说道。
“冠军侯因为涉嫌谋害故太师遗孀,被三法司立案调查。”
“冠军侯身兼禁军重任。”
“禁军职责重大,禁军统领之位,自然也是空缺不得。”
“诸位爱卿以为,何人可以担当此等重任啊。”
永平帝此言一出,威北将军沈从兴随即走到殿中行了一礼后说道。
“陛下,微臣以为,车骑将军王淳志虑忠纯,赤胆忠心,接管禁军是极为恰当的。”
沈从兴率先发言之后,太子党众人自然也是齐声附和。
毕竟储君之位都拿下了,这禁军统领的位子,肯定也是要落在己方手中啊。
反观二皇子一派的官员,此时一个个都是沉默不言,这些人都不傻,知道如果自己等人敢推举小越侯的话,那太子党们肯定会质问己方如此行事是不是想挑唆宗室血拼,手足相残,兄弟阋墙。
毕竟前有车后有辙嘛,永平帝就是通过暗中渗透禁军,最后发动宫变成功拿下了皇位。
就在众人都以为禁军统领之位也会顺带落入太子一党手中之时,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永平帝气定神闲询问道。
“怎么,除了车骑将军,难道说就没有其他的人选,能够暂代禁军统领之职了嘛。”
听到这里,太子党顿时面面相觑,不由得揣摩起来了永平帝的心思。
难道说陛下不希望太子的权力过大,不放心把禁军交到太子一派手中嘛。
众人越想越觉得是这个理儿。
毕竟为了皇位,父子相残的例子不在少数。
汉武帝不就和太子刘据因为权力之争,来了一场长安大乱斗嘛。
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父子亲情,也得往后靠。
沈从兴在看到了永平帝的反应后也是愣了一下,随后便看向了王淳,见王淳摇了摇头后,沈从兴也是明白了事不可为,随即便退回到了队列之中。
现在储君之位已经到手了,对于太子党而言,只要能平平安安熬到太子登基,那就是大获全胜,根本没有必要为了一个禁军统领的位子惹得永平帝心生不快。
就在太子党放弃这个位子之后,兵部尚书卢源走到殿中行了一礼后说道。
“陛下,微臣以为,忠顺亲王可暂代禁军统领之位。”
“忠顺亲王本就是军伍出身,长于鞍马,且与陛下兄弟情深,忠心耿耿,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宗室队列中,忠顺亲王闻听此言一脸的错愕,赶忙来到殿中行了一礼后说道。
“陛下,臣弟早些年倒是有些谋略。”
“但自从陛下登基之后,天下太平,四海升平。”
“臣弟每日在府中饮酒作乐,早就荒废了。”
“实在是难当如此大任,还请陛下明鉴啊。”
看着忠顺亲王如此反应,文武百官也是不由得乐了。
这个卢尚书真有意思,好端端的怎么会想起推荐忠顺亲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