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唐皇宫大殿情景]
“最近几次预报日食都不准确,该编修新历了,诸位大臣可有贤能之人推荐人与朕啊?”
“臣有举荐!”一位大臣说道。
“举荐谁啊?”
“张公瑾后人张遂,自幼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为避开武三思的纠缠,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当阳山学习释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的领袖,但是,他比较难请啊!”
“凌渊阁张公瑾的后人啊!那就让礼部郎中张洽请他入朝吧,一行禅师会分得轻重的。”
“陛下圣明!”众大臣齐呼。
[这是一幅唐皇宫偏殿情景]
“贫僧‘一行’拜见万岁陛下!”
“你就是一行大师?朕听闻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算学数术、擅佛教密宗之学。”
“贫僧仅仅是记忆力较好些而已,其它无所长处。”
“速拿一本宫女名册过来”。
过了一会儿,厚厚的名册就传了上来,交付给一行大师,一行看过一遍便合上名册并逐个背诵出来,竟然无一遗漏。
皇帝惊呼“天才!唯我大唐之能人、圣人啊。”并对一行施了一礼,一行急忙闪避在一旁。
皇帝说:“传召!一行大师进驻光太殿,主持修订新历,享国师之礼遇。”
[这是一幅光太殿情景]
“大师,有一位自称您邻居的老妇人求见!”一行大师侍从禀报着。
大师说:“这一定是王氏,王姥姥!我幼年时,穷的吃不上饭,都是邻居王姥姥接济,才得以活下来呢,她是我的大恩人!快,有请恩人。”
那老妇人上殿之后问:“您现在可是天子之师,陛下的红人,还记得我这个老妇人吗?”
“当然记得您老人家,您对我可是有救命之恩啊!”
“记得就好,今有一事相求,恳请大师务必相帮啊!”
“王姥姥!您客气了,只要我能办到的,定将全力以赴。”
“我儿子误识友人、参与纷争、误杀了人命、犯下了死罪!您是皇帝的座上宾,有面子,求您救救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