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盛夏,日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大街小巷,烤得地面滚烫,行人的脚步都不自觉地加快。
我们四人怀揣着对诗词大会的期待,一头扎进这座古城的文化脉络中,在古旧书肆的墨香里探寻那些藏于泛黄书页间的诗意世界。
踏入一家古旧书肆,厚重的檀木书架层层叠叠,摆满了历经岁月摩挲的古籍,纸张与墨香交织出一种独特的气息,像是打开了通往古代文人世界的大门。
李婉茹一袭淡蓝色的连衣裙,衣角随着她轻盈的步伐微微摆动,她的手指轻轻滑过书架上的书脊,最后停留在一本线装诗集上。
她缓缓抽出,翻开,眼神瞬间被那工整的蝇头小楷吸引,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她沉浸在与古人的对话中,时不时用指尖轻轻触摸那些文字,像是在感受千年前诗人的心跳。
秦菲儿可没这么安静,她像只欢快的小麻雀,在书肆里蹦蹦跳跳。
突然,她拿起一本《滕王阁序》,扯着嗓子大声朗读起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那响亮的声音在书肆里回荡,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有的露出善意的微笑,有的则皱起眉头表示不满。
她却毫不在意,凑到李婉茹身边,眼睛瞪得圆圆的,满脸好奇地问:“婉儿,王勃怎么能写出这么绝的句子啊?他是不是有什么超能力?”
李婉茹被她逗笑了,耐心解释道:“菲菲,这可不是超能力,这是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悟。
你想想,在那辽阔的江边,晚霞似火,野鸭孤飞,江水与天空在远方融为一体,那种壮丽的景色,不就跃然纸上了吗?”
说着,李婉茹还张开双臂,模仿着飞鸟的姿态,试图让秦菲儿更直观地感受。
我和黑袍人在书肆的角落,各自寻找着感兴趣的诗词集。
我拿起一本《李太白全集》,翻开那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书页,读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不禁心中一震。
转头对黑袍人说:“你看李白这自信与豪情,历经千年仍能让人热血沸腾。”
黑袍人微微点头,目光从他手中的《杜工部诗集》上移开,轻声说:“杜甫的诗则是另一种厚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满是对苍生的悲悯。”
我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对诗词的见解,不知不觉,对黑袍人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夜晚,月光如水,洒在我们借宿的古雅客栈。
客栈的院子里种满了栀子花,微风拂过,花香四溢,仿佛一层轻柔的纱帐将我们包裹。
我和李婉茹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石凳带着夜晚的凉意,却丝毫不影响我们研读诗词的热情。
月光下,李婉茹的侧脸被勾勒出柔和的线条,几缕发丝被微风吹到她的脸颊上,我忍不住伸手,轻轻为她捋到耳后,手指触碰到她的脸颊,传来一阵温热。
“有你在身边,感觉这些诗词都有了不一样的味道。”我轻声说道,声音里满是温柔。
李婉茹脸颊微微泛红,像熟透的桃子,嗔怪道:“就你嘴甜,不过,和你一起探讨诗词,我确实对古人的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
你看这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以前只觉得美,现在才明白那种对过往的遗憾与眷恋。”
说着,她轻轻靠在我的肩膀上,我们一起在月光下品味着诗词中的爱恨情仇。
诗词大会的日子在期待中如期而至。会场设在一座宏伟的古宅庭院中,四周挂满了红灯笼,灯火辉煌,宛如白昼。
来自各地的才子佳人汇聚于此,他们身着华服,气质不凡,仿佛从古代的画卷中走来。
秦菲儿穿着一身粉色的古装,裙摆随风轻轻飘动,像一只欢快的蝴蝶在人群中穿梭,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不停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哇,你看那个公子,拿着一把折扇,摇头晃脑的,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
秦菲儿指着一位身着白色长袍的年轻人,笑着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调侃。
李婉茹笑着拉了拉她,说:“别乱指,我们也找个地方准备准备吧。”她的声音温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比赛开始了,第一轮是诗词背诵。主持人是一位气质儒雅的老者,他缓缓走上台,清了清嗓子。
声音醇厚地说出诗词的上句:“春江潮水连海平。”话音刚落,秦菲儿就像一只敏捷的小鹿,迅速抢答:“海上明月共潮生!”
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如同银铃般在会场回荡,引得台下观众纷纷侧目,随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和李婉茹也顺利接上了几句,成功通过第一轮。
第二轮是诗词创作。
题目是“春日情思”,要求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