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放眼望过去,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细嚼慢咽,仿佛这是难得的珍馐美味,没有一人露出一丝丝嫌弃,也没人脸上挂着苦涩。苏云觉得“教养”这两个字的含义具象化了。
吃过饭,她便同谢三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她愿意当这个中间人,只是生掌柜愿不愿意见他,自己不能保证。
再有,她对从中提取的一成利也没什么意见,毕竟不需要自己出钱出力,白白能得到这一成利,还是很高兴的。
但,却有些不真切!
总觉得精明如谢三郎,不可能轻易对她许诺。
“谢公子,若是生掌柜背后的东家,起了歹心,该如何应对?”这确实是苏云担心的。
那些世家大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斯文儒雅,但这么大的煤矿,算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要是人家真的起了歹心,他们两个如今也无力应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煤矿被夺走,说不定还会引来祸事。若真是如此,倒不如将此事掩盖下来,等到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再考虑。
谢三郎笑了笑。
“可是苏娘子,你我现在都十分缺钱呀!若今年冬天真的有寒潮来临,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果没有足够的钱,我便没法买粮食,根本养不活身后的一家人,又谈何以后?”
“这一点倒是不假。”苏云看了看谢家的处境,粮食短缺,衣物不足,而且都是女眷剩下的仆人也都是年老的居多。想要在这个深山老林活下去。单单有粮食可不够,若是能养几个护院的家丁,那是再好不过了。可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钱来支撑。
见他她放到心里去,谢三郎又接着劝说。
“不瞒苏娘子说,那位生掌柜的东家跟军方有关联,据我对那位东家的了解,应当是一个极其正直的人。若是我们将燃石卖给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边军安然过冬。这样,我们便有足够的兵力阻止胡人入侵,也算是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天灾加兵祸,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
这也正是谢三郎如今担心的。重生一世,他希望护着家人安然度日。
但是这点儿愿望都不容易实现,因为在北地,动乱频发本就是家常便饭。
他记得,在这一年的寒潮中,靖北军中冻死的军中士兵便占到三分之一,更别提那些活着的,根本有心无力对抗胡军。
胡人总是一次一次的进行小规模的骚扰,虽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损失,但对边关的百姓来说,真的是苦不堪言。
而且,靖北军在这一次一次的骚扰中,也变得疲于应战。最终,因为主将被陷害,这一支精锐的边军也从天启朝的历史上被抹除了。
对此,谢三郎是非常遗憾的。
虽说朝堂暗无天日,今上又听信谗言,但他同父兄一样都热爱这片国土。
若有可能,他也希望父兄心中的理想能够实现,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而这一切,都必须保证在这个冬天里,胡人缺衣少粮,战斗力大减,而天启的将士要精神抖擞!
粮食方面他还不算担心,因为靖北侯祖上出生乡野,对于土地跟粮食有天然的热爱,所以靖北军实行的是农兵合一制。
简单来说就是农忙的时候轮流种田,其他时候加紧操练。这样既能保证将士们能自给自足,也能保证有足够的力量对抗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