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4月3日河北邯郸市召开的中国食品添加剂研讨会上,各路食品添加剂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新规定禁止在食品标签及宣传中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用语,为食品添加剂行业创造了良好营商环境。
然而,自媒体营销号“夕阳”却大放厥词。它不仅反对国产转基因技术,还对食品添加剂横加指责,叫嚣着“要健康,不要添加剂,不要专家胡说八道,让‘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见鬼去吧!”这种言论不仅反科学、反文明,更是对现代化进程的盲目抗拒,接下来将从十个方面对其错误观点进行有力反驳。
一、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从食品工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食品添加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来改善食品品质,例如用盐来腌制食物以延长保存时间 ,用天然香料来增添食物的风味。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兴起,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今,在面包制作中使用膨松剂,能让面包变得松软可口;在饮料生产中添加甜味剂和酸味剂,使其口感更加丰富多样。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我们如今能在超市里看到的琳琅满目的各类加工食品,如薯片、火腿肠、方便面等都将不复存在,食品工业也会退回到非常原始的状态。所以说,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是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夕阳”的言论完全无视了这一客观事实。
二、保障食品安全与延长食品保质期
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延长食品保质期意义重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防腐剂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食品因微生物污染而变质,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像山梨酸钾、苯甲酸等常见防腐剂,在合理使用范围内,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存期,让消费者在更长时间内都能享受到安全的食品 。而抗氧化剂则能阻止或延缓食品的氧化变质,比如在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可以防止油脂酸败,保持食用油的品质和营养价值,避免因食用变质油脂而对健康造成危害。若按照“夕阳”的观点摒弃食品添加剂,食品的安全性和货架期将难以保证,消费者面临的食品安全风险会大大增加。
三、改善食品感官品质,满足多元需求
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仅仅是能够饱腹,还追求色、香、味、形的完美体验。食品添加剂中的着色剂、护色剂、食用香料、乳化剂、增稠剂等,在提升食品感官品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如,在糖果、饮料中使用食用色素,能使其颜色更加鲜艳诱人,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冰淇淋中添加乳化剂和增稠剂,能让冰淇淋口感更加细腻、绵滑,且不易融化。这些食品添加剂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于食品口感和外观的多样化需求,如果没有它们,食品的品质和吸引力将大打折扣,我们的饮食生活也会变得单调乏味。
四、提高食品营养价值,促进营养均衡
部分食品添加剂属于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这些营养强化剂,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预防和改善营养不良、营养缺乏等问题。例如,在食盐中添加碘,有效预防了碘缺乏病的发生;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满足了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殊营养需求;在面粉中添加维生素b族、铁、钙等营养成分,提高了面粉的营养价值 。这些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对于保障公众健康、促进营养均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夕阳”对食品添加剂的全盘否定,无疑是对公众健康和营养事业的漠视。
五、推动食品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食品添加剂为食品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促使食品行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例如,新型甜味剂的研发和应用,为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等特殊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食品选择;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出现,使得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得以问世,如添加了益生菌的乳制品,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维护肠道健康 。正是食品添加剂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推动了食品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我们的餐桌,如果抵制食品添加剂,食品行业的创新活力将被严重抑制。
六、符合严格安全标准,合理使用无害健康
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建立了极为严苛且全面的安全标准体系。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详细规定了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功能以及最大使用量。以常见的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为例,在碳酸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2g\/kg ,在低盐酱菜、蜜饯、果脯类中最大使用量为0.5g\/kg。这一标准是基于大量的科学实验和风险评估得出的,确保在规定剂量下使用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